• 热点聚焦
  • 投资视点第七十二期------新规落地,情绪修复
  •   2018-07-26
  • 7月20日一行两会发布新规,近期银行等金融板块率先反弹,我们对重点条款进行如下分析。

    一是存量产品的下降速度没有明确的规定,之前说每年三分之一下降,现在存量产品的下降速度是各家银行自主可控,没有定性规定,预计各家银行延后一些,可以缓解市场流动的压力。

    第二,产品估值改善有利于老百姓的接受程度,之前市场比较担心如果直接用净值法余额下降会比较快,成本摊余法老百姓接受的程度比较高。

    第三,降低了银行的门槛,1万元,这样潜在规模就会增加。如果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降低,对增量是贡献比较大的,这样对整个体量的有序控制是比较有利的。

    第四,确认了“老产品可以投资新资产”,也意味着此前多层嵌套的、或者持有期限错配非标资产等等“不合规”产品,可以续作而重新投向股市,缓解产品清盘带来的流动性压力。

    第五,此次在非标的问题上,有两点核心规定:一是允许公募产品适当投资非标,二是在过渡期后非标回表时给予MPA考核和资本金补充方面的支持。我们认为前一条作用有限,因为银行理财负债端期限结构较短,按16年中可得数据,1年以上的封闭式理财占比仅2.1%,或难以有效承接非标资产。但对过渡期后非标回表的规定则较资管新规明显放宽,有助于存量非标的消化。总体我们认为这次的非标有平稳的过渡,但没有明显的放松,期限还是不能错配。这样包括到2020年之后怎么解决?还是面临一定的压力的。

    总体来说。新规是调整而非转向。新文件相对于4月份资管新规要求有所放松,恢复市场信心。但是并不是对资管新规的突破或修改,更不是“大放水”。监管靴子落地可以缓解观望情绪。市场从3200下跌至2700已经基本反应了大家目前能看到的市场风险。宏观流动性方面已经有所放宽,但是市场并没有明显起色。主要矛盾我们认为是股市的微观层面流动性不好,企业层面来看,去杠杆信用紧缩缺钱,只能变卖流动性好的资产;银行层面,银行产品到期,也是选择变卖流动性好的股票和债券资产。两个主体更多的都是一种被动卖出的行为,没有办法考量估值和价格,银行理财资金不合规产品到期不能续作、只有股票和非标的“卖盘”,同时又没有新产品成立的“买盘”,而只要新规能够落地,这一情况就会得边际改善,有利于机构根据监管细则恢复产品发行与资产配置行为。

    随着政策微调趋势逐渐明朗,可期待短期反弹。主要逻辑有三点:一是经历前期大跌,A股估值已处在低位。二是国内政策微调信号逐渐明确。央行发布资管新规细则,银保监会发布理财新规,利于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。三是A股对中美贸易战的敏感性降低。行业配置方面,推荐景气修复的5G、新能源汽车、半导体等科技板块,同时金融政策转为平稳有助于对金融板块情绪修复,利好大银行大保险大券商。


  • 上一篇:投资视点第七十一期------以稳为先
    下一篇:投资视点第七十三期------把握反...